中小企业的市场份额正在被快速吞噬。
对于选址在联邦土地或海上的太阳能和风能设施,或如果这些设施的辅助设备位于联邦土地上(如,传输设施、变压设备),必须从美国政府机构获得通行权批准。关于太阳能组件的性能,组件厂商提供10~25年的长期质保。
对于那些在2005年5月18日至2015年12月31日期间申请可再生能源补贴的系统来说,政府将保证不对在十年内上述价格进行调整。土耳其2011年初土耳其政府正式通过了光伏发电补贴相关法律,该规定称土耳其政府决定对于可再生能源发电发放的补贴款将以美分计算,而不是以欧元计算。气候变化部长格雷格?巴克承诺,英国2020年安装的太阳能发电能力将达22GW。通过反向竞标,即能为15.39卢比(0.39美元)/千瓦时电费提供最大折扣的开发商可获得项目。希腊总理帕帕季莫斯近日宣布将加速一个20亿欧元(27亿美元)光伏太阳能项目。
在2015年或2016年,从屋顶太阳能系统所获的电力将会实现比来自电网的便宜,在这个转折点之后,政府补贴就不再需要了。作为一个重要的新兴市场,乌克兰有着非常有利的税收环境和0.46欧元/千瓦时的上网电价补贴(其补贴额度比希腊高出59个百分点)。博世方面在回复记者采访函中称,尽管光伏市场近年来遭遇到了一些困难,我们仍然对该技术领域的长期潜力保持信心。
孟宪淦认为,我国光伏业经历了一个自然无序的发展过程之后,进入调整阶段。其次,目前光伏产业的低谷也正是整合的大好时机,一些具备实力的企业进入光伏产业或者扩大光伏业务,是为了在光伏产业复苏之前抢占先机。行业不景气,正适合资本乘虚而入,更何况是一个有良好前景的行业。这种情况下,资本密集进入光伏业,寻找掌握先进技术的企业,就如同在熊市寻找价值严重被低估的企业一样,他们掌握这些企业后不断将其壮大,静待光伏业牛市到来。
资本的逐利性是与生俱来的,风投资本进入光伏显然是为了获得短期或长期的利润。这个冬天让人不寒而栗。
林伯强认为,资本在某个行业进进出出完全属于正常的情况,在目前股市和光伏行业的处境下,光伏业上市困难重重,像富士康这样的行业资本进入应该属于战略投资,而机构投资者如果为上市套现进入,在短时间内也不容易实现。中投顾问新能源行业研究员沈宏文表示,另一方面,对于光伏产业内的其他企业,这些新进入的资金无疑进一步增加了行业的竞争压力,整个行业的竞争更加激烈,竞争力较弱的中小企业面临的市场局势更加艰难。我们需要寻找新的、更清洁的能源资源以及更有效地使用现有资源的新方法。杜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柯爱伦表示。
到2035年,全球的能源需求将增长40%。业内专家普遍认为,目前大多数光伏企业正面临破产危险,新的光伏企业不时成立,而更多资本则是希望抄底光伏业,纷纷投资朝阳行业。实际上,早在2011年,就不停地有资本进入光伏业,富士康千亿资金砸向光伏,曾在业界引起不小波澜。据公开资料,去年我国光伏产能达到40GW,产量达到21GW,出口16GW,国内组装仅2.8GW,产量产能过剩严重,行业到了拐点。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认为挺过寒冬的唯一救命稻草就是资本先是携手垂直一体化光伏发电产品制造商英利,不足半月,又与尚德电力达成了合约。
新资本的涌入表明光伏产业虽然暂时步入寒冬,但是未来的发展潜力依然十分巨大,这是很多资本进入光伏产业的原因所在。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认为挺过寒冬的唯一救命稻草就是资本。
地方政府在追求GDP和政绩的利益驱使下,大量上马光伏项目。沈宏文认为,目前光伏产业市场环境不好,上市难度确实较高,但是长期来看,未来仍将有大批的光伏企业上市。其对光伏业的作用,并不能仅仅以促进行业发展来形容,还需要看到其对促进行业的大调整有一定的作用,将其定义为搅局者也有一定的合理性。据公开资料,去年我国光伏产能达到40GW,产量达到21GW,出口16GW,国内组装仅2.8GW,产量产能过剩严重,行业到了拐点。对于有实力的企业来说,目前正是投资光伏产业的最佳时机。博世方面在回复记者采访函中称,尽管光伏市场近年来遭遇到了一些困难,我们仍然对该技术领域的长期潜力保持信心。
据博世介绍,在2011年,博世集团约一半的研发费用是投入于节能环保技术和服务领域。实际上,早在2011年,就不停地有资本进入光伏业,富士康千亿资金砸向光伏,曾在业界引起不小波澜。
根据业内的统计,高峰时期光伏企业数量超过500家,而在2008年年底,国际金融危机暴发时,有300家企业倒闭,多位业内人士一致认为,到2013年,仍能存在的中国企业数目最多仅为目前一半。这个冬天让人不寒而栗。
其次,目前光伏产业的低谷也正是整合的大好时机,一些具备实力的企业进入光伏产业或者扩大光伏业务,是为了在光伏产业复苏之前抢占先机。在资本密集进入光伏业的同时,企业更加渴望资金的进入。
应该坚持战略投资方向。光伏业前景不容置疑,据权威机构调研,到2016年,全球光伏将达到50GW,国内会超过10GW,光伏产业以每年50%以上的速度增长。今年2月中海油携3亿美元入场,3月国际资本红杉资本1亿元资金投资深圳格瑞特,4月底博世宣布2012年将在马来西亚投资建立一座新的太阳能技术生产基地,一时间光伏资本市场好不热闹。这些产品和服务目前约占博世集团总销售额的40%。
3月下旬,杜邦又分别与天合光能及中电电气签约,展开在光伏领域内的材料及创新协作。多家上市公司的年报显示,2011年这些上市公司前三季度的盈利都被第四季度的亏损抵消,几乎进入全行业亏损的境地。
行业不景气,正适合资本乘虚而入,更何况是一个有良好前景的行业。光伏业从开始发展就带有强烈的无序性和盲目性,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认为,光伏业的迅速发展,是地方政府主导下发展起来的,没有国家的规划和审批,尤其是光伏业拥有高利润和巨量订单的时候,这种情况更加明显。
这种情况下,资本密集进入光伏业,寻找掌握先进技术的企业,就如同在熊市寻找价值严重被低估的企业一样,他们掌握这些企业后不断将其壮大,静待光伏业牛市到来。资本搅局今年2月下旬起,光伏上市公司纷纷发布年报,英利绿色能源全年净亏损5.098亿美元,天合光能净亏损6580万美元,而尚德亏损达到10亿元人民币。
至于光伏企业,如果仅仅是为了上市套现,这样的企业是不可能具备长久的竞争力的。到2035年,全球的能源需求将增长40%。资本的逐利性是与生俱来的,风投资本进入光伏显然是为了获得短期或长期的利润。林伯强认为,资本在某个行业进进出出完全属于正常的情况,在目前股市和光伏行业的处境下,光伏业上市困难重重,像富士康这样的行业资本进入应该属于战略投资,而机构投资者如果为上市套现进入,在短时间内也不容易实现。
逆势扩张杜邦集团与光伏企业牵手可谓相当频繁。杜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柯爱伦表示。
同年11月,神秘财团罗斯柴尔德中国基金向浙江聚恒太阳能有限公司投资1000万以上美金,更让光伏业平添了不少猜想。孟宪淦认为,我国光伏业经历了一个自然无序的发展过程之后,进入调整阶段。
中投顾问新能源行业研究员沈宏文表示,另一方面,对于光伏产业内的其他企业,这些新进入的资金无疑进一步增加了行业的竞争压力,整个行业的竞争更加激烈,竞争力较弱的中小企业面临的市场局势更加艰难。我们需要寻找新的、更清洁的能源资源以及更有效地使用现有资源的新方法。